1,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成本核算

存货是不含税的。所有存货进帐都要剔除税金的。
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实际成本只是进价,不包括税费。

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成本核算

2,存货成本计算方法

I can help you! 先进先出法: 发出存货的成本:100*5+200*6+300*4=2900元 期末库存成本:400*4=1600元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单价=(100*5+200*6+700*4)/1000=4.5元/公斤 发出存货的成本:600*4.5=2700元 期末库存成本:400*4.5=1800元 移动平均法: (100*5+200*6)/300=5.67元/公斤 18日发出存货成本:5.67*100=567元 移动平均法: (200*6+700*4)/900=4.44元/公斤 28日发出存货成本:4.44*500=2220元 月末库存成本: 400*4.44=1776元 So you see!

存货成本计算方法

3,存货成本的核算

这个,原材料入库时:借:原材料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等委外出库:借:委托加工材料贷:原材料支付加工费:借:委托加工材料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 (加工费金额)收回加工半成品:借:半成品贷:委托加工材料外发加工成品:借:委托加工商品贷:半成品支付加工费:借:委托加工商品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 (加工费金额)收回成品:借:库存商品贷:委托加工商品销售时,按上述收回成品的单价*销售数量计算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以上分录随实物流转与单据流转一起入账,不要省略,这样有助于企业管理。
库存成本={(库存原材料成本+库存管销及人工成本+库存仓租金成本)*库存时限}-可以抵冲原材料成本
一、个别计价法采用个别计价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 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个别计价法的计算公式: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二、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 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优点:计算方法简单。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用于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加权平均法有月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1、月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作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2、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三、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成本。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最近入库的材料,因此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对销售而言,先获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离现在越近,存货价值越接近现在的重置价值。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导致较低的销货成本,较多的盈余。先进先出法的优缺点:其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而且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先进先出法会虚增利润,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利于企业资本保全。而且,先进先出法对发出的材料要逐笔进行计价并登记明细账的发出与结存,核算手续比较烦琐。运用先进先出法的注意事项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商品的价格总是有所波动的,在物价上涨过快的前提下,由于物价快速上涨,先购进的存货其成本相对较低,而后购进的存货成本就偏高。这样发出存货的价值就低于市场价值,产品销售成本偏低,而期末存货成本偏高。但因商品的售价是按近期市价计算,因而收入较多,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不符合配比原则,以此计算出来的利润就偏高,形成虚增利润,实质为“存货利润”。虚增了利润,就会加重企业所得税负担,以及向投资人分红增加,从而导致企业现金流出量增加。但是从筹资角度来看,较多的利润、较高的存货价值、较高的流动比率意味着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这对博取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增强投资人的投资信心,而且利润的大小往往是评价一个企业负责人政绩的重要标尺。不少企业按利润水平的高低来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奖励管理人员。此时,管理人员往往乐于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样做会高估任职期间的利润水平,从而多得眼前利益。

存货成本的核算

4,商品库存成本怎么计算

按财务的方法有好几个,但常用的一般是先进先出法和先进后出法,目前是先进先出用的比较多.存货计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存货先发出或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计算公式为: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先收到存货的单价2.后进先出法。是假定后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其特点是:期末结存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反映最早进货的成本,而发出存货的成本则最为按近存货近期的成本水平。计算公式为: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后收到存货的单价 3.加权平均法。是根据期初存货结存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和进价成本,期末一次计算存货的本期加权平均单价,以此作为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价值的单价,以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价值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4.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按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在每次收货以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以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价值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以前结存货成本+本批收入存货成本)/(以前存货数量+本批收入存货数量)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会使本期成本接近当期水平,减少利润中水分,期末存货价值偏低,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会使本期成本偏低,利润中水分加大,期末存货价值升高,实现不了稳健性目的。 1、月末加权平均法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具适用性。加权平均法指在月末进行一次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平时无法从数据库“账簿”中得到结存存货的单价,在计算机条件下当暂估入库进行时无法进行存货的核算。所以月末加权平均法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具有可操作性。 2、采用FIFO和LIFO方法的利与弊。采用先进先出法(FIFO)和后进先出法(LIFO)这两种方法,平时数据库“账簿”中有结存单价。因此当暂估存货入库时可以实时得到相应的入库价格。但是,在物价变动时期对财务的影响比较显著。采用先进先出法,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存货的库存价值;物价下跌时会低估收益和资产。采用后进先出法,结果正好相反。在物价变动的一定时期,采用某一方法对企业可能有利,但当形势逆转时,则会对企业有不良影响。3、个别计价法的局限性。采用个别计价法平时账簿中也可能随时得到暂估存货的入库成本,可以掌握发出存货成本和实际库存情况。但这种方法要求根据采购批别,挂上标签,分别存放,分别保管,以便发出时识别是哪批购进的。对于普通存货,若采用这种方法,会计核算不成问题,但仓库部门工作量太大,仓储、保管费用太高。个另计价法只适合于量少、价高的贵重物品。4、移动加权平均法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可采用的最优方法。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每次收入存货后,立即根据现有存货的总价值和总数量计算出新的单位成本。每发出一批存货都要根据发出存货的数量和前一次进货时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的价值,这种方法能及时提供存货的成本资料。在手工条件下移动加权平均成本法因计算工作相当繁琐、计算量太大而很少采用,但在计算机条件下,计算机高速计算的优势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使移动加权平均法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对暂估入库存货的成本的确定非常有利。通过分析可知:移动加权平均法所确定的存货单价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说是最接近暂估存货实际单价的,而且这一方法在计算机条件下可以充分发挥其长处,克服其弱势,移动加权平均法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确定暂估存货入账价值的最佳选择。
商品库存成本的计算方法一般有八种,分别是: 1. 移动平均法; 2. 全月平均法; 3. 先进先出法; 4. 后进先出法; 5. 个别计价法; 6. 计划成本法; 7. 毛利率法; 8. 零售价法。 八种库存成本的计算方法具体内容为: 1. 移动平均法:指移动加权平均法,即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是: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 2. 全月平均法:指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是: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3. 先进先出法:指先按照先收到存货先发出或先耗用,根据这种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计算公式是: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先收到存货的单; 4. 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相反,指先按照后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先耗用,根据这种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后收到存货的单; 5. 个别计价法:指进行存货管理时存货以单个价格入帐的方法,计算公式是:成本=∑发出数量×进货单价; 6. 计划成本法:指先制定计划价格,按计划价格发出材料,然后按照实际价格分摊材料差异的方法,计算公式是: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 7. 毛利率法:指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是: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8. 零售价法:按照存货成本与零售价格的比率估计存货成本的方法,计算公式是:存货(零售价)×成本÷零售价比率。

文章TAG:电商企业存货成本核算电商  企业  存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