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京东冷链物流对外开放吗

好像不包括
京东的物流好像只供自己使用,不对外承揽业务

京东冷链物流对外开放吗

2,京东上买的冰箱全部都是速冻

买冰箱,也都有保换期的,保修期的,只要不是己方人为造成的损坏,都是可以换或修的。接收时要仔细按照装箱单检查,并且测试冰箱的制冷功能(一般名牌冰箱都还有专门的维修站)。
制戒

京东上买的冰箱全部都是速冻

3,京东冷链物流怎样

谁知道呢 北京中宇恒信专注移动冷链的,与很多大的物流企业平台对接冷链业务,希望中宇能与京东合作!那真是健康美啊!
垃圾的很 谁用谁后悔
您好,冷链马甲冷链物流平台为您解答。 目前,京东生鲜冷链物流已经覆盖城市达到35个,其中在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实现了当日达服务,覆盖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京东冷链物流怎样

4,全程冷链对企业的物流过程提出哪些要求

我国冷链物流管理制度每年都会有适当的更改与修订。    冷链行业在中国发展了十几年,但做大做强的企业寥寥无几,更多的是路途中就折戟沉沙。目前,市面上存在大量使用常温/保温车辆来代替从事冷冻物流车辆的现象。中国的冷冻物流似乎陷入一个怪圈,需求者一方面要求有质量的服务商,而另一方面又往往使用价格便宜的非正规的服务商。国内食品企业在采用成本相对高昂的冷冻物流运输方式上并不积极。  冷链是食品流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贯穿供应链的始终。冷链本应是一个封闭的链条,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需要冷藏的食品从出厂到食用的整个链条上,常常出现“断链”现象,而冷链食品在流通过程中温度超标等问题,威胁到食品质量和安全。 “断链”的产生,主要有三大原因:  其一,利益的驱使。食品冷链物流的运输要求严格于其他运输,所产生的运输成本过高,配送企业为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便出现违规操作;  其二,技术、设备落后。许多食品流通企业或第三方物流在冷链环节上实力不济,技术和相应的设备老化,无法适应某些特殊食品的配送要求;  其三,政府和市场配套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法律现状:现阶段,我国尚未真正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操作细则,而政府在制定冷链标准化时要完全依靠配送企业自建,造成标准参差不齐。食品冷链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政策标准缺失,冷链食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衔接上均存在管理真空,并且企业普遍对冷链控制意识不强,管理技术落后,相关人才缺乏等问题导致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较低。难以形成专业化、网络覆盖能力高的大型企业也是造成冷链“断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业内现状:国内很多中小型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内部,一直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不仅阻碍了冷链物流行业内的良性竞争,还造成冷食企业对冷链物流运输行业的一些误解,认为如果全程冷输是可有可无的,只要能控制成本费用,普通运输也是不错的选择。专业人士指出,冷链物流行业需要政府的官方支持与正确的引导政策,让更多的冷食企业认识到冷链运输的重要性。  政策现状:针对食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冷藏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冷藏食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其次,企业应看到,新版GSP的落实将会有效引导冷链物流集约发展,将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引导食品冷链的高效发展,食品冷链物流也将随之得到规模优化,更专业的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必然会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冷链物流运输至今一直保持着高门槛的价格,其服务的范围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扩散的很快,但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确因为“高额”运输费用,还是冒险选择普通的物流运输,即要躲过产品的质监部门,还要保障供需双方的有效权益。一些冷链企业负责人确要高喊着如何甩掉“贵族标签”,冷链运输讲究的就是一个“全程监控”,还可以全面的为供需双方维系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浙江杭州,能够为食品企业提供完整化冷链服务的物流企业不会超过5家,要实现全冷链运输,企业不仅需要技术能力,更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统冠物流总经理蔡文广说,在冷链物流企业的成本投入中,人工、设备的购买、运输等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统冠目前已投入了5000多万元,建设了整套的制冷及控制系统,并建设了1万多平方米全温层仓储空间,每个库区的温度不同,所有温度信息都反映在多温库监视盘上。红、绿、黄三色指示灯,分别代表故障、制冷、化霜三种状态。 穿着防寒服,记者跟随蔡文广走进一间温度显示零下18℃的冷库,门关上的瞬间,立即感觉一阵透心凉,整齐的货架上排列着各个客户的货物,仓库里还设置了“电子拣货系统”,不需要人工验货,只要输入相关信息就能立刻找到货物的准确位置。 同时蔡文广表示,除了要投入巨资建冷库,制冷车的价格也不菲。“一般制冷车价格为16万元/辆,但我们公司的这种要23万元-26万元/辆,差别就是车壁厚度相差了2厘米。”蔡文广说,“我们的制冷车车壁厚度为10厘米,普通的只有8厘米。”蔡文广道出了这2厘米的意义,在40℃以上高温地区,在太阳直射的情况下,10厘米的隔热效果是8厘米的1.5倍,杭州夏天室外超过40℃的天气不少,但同样车子的装载量变小了。 “冷链物流成本比普通要高出40%-60%,国内市场培育起来很辛苦,但令我们惊喜的是,现在很多食品企业已经开始主动找上门求合作。”蔡文广说,随着这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行业正在逐渐成熟起来。对于冷链物流的“身价”,杭州富日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志明给记者算了一笔明细账:普通仓库的造价约为400元/平方米,冷库则要配备保温系统,造价就至少要高达2000元/平方米,而且冷库需要花费高额的电费,1万平方米的冷库一个月的电费至少要20万元。 同时,高志明表示,公司目前配有30多辆制冷车,每辆制冷车的容量为60立方米,都配有两部发动机。“目前有实力做冷链物流基本是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很难承担巨额投入。”高志明说,据他粗略估计,冷链运输的成本至少要比普通运输高80%,但冷链物流的利润只有20%左右,远远没有它所拥有的身价那么高。同时高志明表示,企业要达到20%利润的前提是冷库的面积要100%利用起来。 对于杭州大华元水果超市老板吴静鸣来说,冷库建设虽然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但同样也会给自己带来良好的收益。“有了冷库,我们就可以进行反季销售,拥有市场主动权,比如,冰糖心苹果在11月-12月的均价为8元/公斤,但到了1月价格就上升到了9元/公斤,2月为10元/公斤,3月就有11元/公斤,我们可以在低价时把苹果储存在冷库里,等到高价时再拿出来销售。”吴静鸣表示,反季销售不仅竞争少,而且能为自己带来价格优势,利润至少上升30%-50%。 冷链物流业何时出现爆发点?关键在于打造低成本冷链配送模式。因为成本高,食品全程冷链配送一直专属于大型商超,小便利店很难消化高额的配送成本。要抓住这些商超、餐饮业的生意,冷链物流企业势必要走出一条低成本的冷链配送模式。统冠物流总经理蔡文广说,公司花了5年时间才成功走出一条低成本的冷链配送模式。 “我们自行设计了制冷车车厢,车内拥有2个温度层,这样的设计主要是针对货量小、品种多的企业,比如为家庭宅送蔬菜水果、速冻食品等。”蔡文广说,公司的物流基地相当于一处总配送中心,很像公交总公司覆盖大区域枢纽,货量集中,一些大客户可坐专车专线,而一些小品牌就像搭公交车,刚好温度要求一致,就顺路一起走。这样一来,小型企业也能承受冷链物流的成本。 蔡文广表示,通过采用与门店诚信验收模式,减少双方人员对点交接时间,以前我们需要用5辆车,才能完成近100家便利店的配送,现在我们只需4辆车,相当于减少了20%的配送成本。 因此,冷链物流企业对供需双方的帮助就已经是冷链运输成本的其中一部分了。“杭州物流企业多,但做冷链物流企业还是比较少的,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冷链物流一定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杭州市物流与采购行业协会秘书长楚士昌表示,对于冷链行业来说,杭州市场仍有很大挖掘空间,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看来,冷链行业还需要时间来走向成熟,冷链资源也需要时间进行整合,但再过几年,它就会爆发,成为一个极大的商机。

文章TAG:京东冷链是全程冷冻吗京东  冷链  全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