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绍一下什么是准备金上调

各商业银行吸纳的存款按比例存入央行的那一部分,为的是防止金融危机!
国家的宏观政策而已
就是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吸收的公众存款按照20.5%强制存入人民银行,这样就控制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欲望。

介绍一下什么是准备金上调

2,为什么说物价水平的上升会导致利率的上升

我想楼主问得应该不属于理论性问题,算是实践性问题吧,这句话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为什么说物价水平的上升会导致中央银行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水平。 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以如此分析,物价水平上升会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购买能力降低,也就是人们手中的钱贬值了。而人们存在银行中的存款在缺乏其他理财手段的条件下,是家庭金融资产最多的体现方式,一旦物价上涨,即出现通货膨胀,而利率(名义利率)水平不变,则实际利率则出现下滑,会直接导致家庭在银行中的金融资产缩水,为维持实际利率稳定和银行存款的稳定性,央行一般会在发生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的情况下提高基准利率。

为什么说物价水平的上升会导致利率的上升

3,请画图说明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时对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需求增加表现为需求曲线(d)的向右上方,供给减少表现为供给曲线(s)向左上方移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因此,当需求曲线的向右方移动与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同时发生时,会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但是,均衡数量的变化则取决于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即可理解为两条曲线的斜率关系)。在下图中,变化后的均衡点为b点。扩展资料:一共有4种情况:1、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均衡数量不确定增减,均衡价格增加2、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均衡数量不确定增减,均衡价格减少3、需求增加,供给增加: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不确定增减4、需求减少,供给减少: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不确定增减结论:1、如果需求与供给反方向变动,均衡价格总是按照需求变动的方向变动,但均衡数量不确定2、如果需求与供给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变动方向与供需变动方向相同,而均衡价格增减随供需变化量的程度。
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上有的
需求增加时需求线向右平移。供给减少时供给线向左平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时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数量同方向变动。
只有外部影响因素(如消费者预期,替代/互补品价格)才会影响均衡价格和数量,需求增加,攻击钱少只会使价格和数量趋于均衡价格

请画图说明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时对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4,如何理解要素价格均等化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有两点的寓意:第一,它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第二,它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即说明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易国的收入分配格局。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来源:|作者:| 2007-11-06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概述 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是赫克歇尔首先提出来的。俄林师承赫克歇尔,创立了要素禀赋论。萨缪尔森则发展了赫——俄理论,提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俄林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而得出的著名结论。俄林认为,在开放经济中,国际间因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不同而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将通过两条途径而逐步缩小,即要素价格将趋于均等。第一条途径是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直接均等化;第二条途径是商品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间接均等化。 国际贸易最终会使所有生产要素在所有地区都趋于相等。同时,俄林认为生产要素价格完全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只是一种趋势。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有两点的寓意: 第一,它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第二,它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即说明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易国的收入分配格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1.从要素的实际报酬角度讲,要素价格等于其边际生产力。由于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只取决于两个要素的使用比例,与两个要素投入的绝对量没关系,因此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对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只取决于两种商品所使用的要素比例的变化。 2.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商品价格变动导致资本—劳动比例下降时,由于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投入减少,所以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上升,相反,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下降。随着x相对价格上升,资本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上升,劳动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斯托珀—萨谬尔逊定理推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贸易前,由于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所以两国的要素价格的不一致导致了同种商品价格的不同。但贸易开始后,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不仅如此,要素的价格和生产中的要素密集度也会达到均等。 在图1中,xx′、yy′是两条价值均为1美元的x、y商品的等产量曲线。但图中的两条等产量曲线的含义与往常有所不同,xx′、yy′曲线所分别代表的x、y的产出水平x0和y0满足以下条件: px?x0=py?y0=$1 (1) 图 1 这里我们称这两条特殊的等产量曲线称为x、y的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unit-value isoquant)。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的形状与位置完全取决于生产技术条件和商品价格。 图1中还有一条单位等成本直线(unit isocost),其方程为: 1=w?l+r?k (2) 这条等成本直线在横坐标轴上的截距等于劳动价格的倒数——1/w,在纵坐标上的截距等于资本价格的倒数——1/r。 在图2中,我们可以这样来确定均衡条件下的要素价格水平:画一条与x和y的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都相切的切线,那么该切线就是单位等成本直线,它在横坐标轴与纵坐标轴上的截距的倒数,分别对应于劳动、资本的均衡价格。 在自由贸易下,x、y两种产品无论在a国还是b国价格都是相同的,另外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也完全相同,所以两国相应产品的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的形状和位置也完全相同,从而两国在均衡时的单位成本曲线也完全相当。实际上, a、b两国在贸易后要素价格的决定均可由图2来描述,于是,贸易后两国的要素价格自然也就相同。 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现实中方程(1)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方程(2)存在生产技术条件的不一致,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

5,论述市场经济中均衡价格的作用机制

外部经济影响: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 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所谓的“外部经济”。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经济可以分类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另一方面,在很多的时候,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从中并不为此而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所谓“外部不经济”。外部不经济也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影响对效率的影响 外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于它使得私人行为与社会需要的数量出现差异,这一点可以由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加以说明。 其中,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含义 私人成本是指一个经济单位从事某次经济活动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一项经济活动的社会成本是指全社会为了这项活动需要支付的费用,包括从事该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加上这一活动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的成本。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不经济,则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经济,则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 同样的分析可以用于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外部经济带来的利益) 外部经济影响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条件下,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条件下,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小于社会最优产量。 (1)生产的外部经济 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经济。生产的外部经济的例子很多。例如,一个企业对其所雇佣的工人进行培训,而这些工人可能转到其他单位去工作。该企业并不能从其他单位索回培训费用或得到其他形式的补偿。因此,该企业从培训工人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的社会利益。 (2)消费的外部经济 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经济。例如,当某个人对自己的房屋和草坪进行保养时,他的隔壁邻居也从中得到了不用支付报酬的好处。此外,一个人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更值得信赖的公民,这显然也使其隔壁邻居甚至整个社会都得到了好处。 (3)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补偿时,变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的例子也很多。例如,一个企业可能因为排放脏水而污染了河流,或者因为排放烟尘而污染了空气。这种行为使附近的人们和整个社会都遭到了损失。再如,因为生产的扩大可能造成交通拥挤及对风景的破坏,等等。 (4)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为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和生产者造成污染的情况类似,消费者也可能造成污染而损害他人。吸烟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吸烟者的行为危害了被吸烟者的身体健康,但并未此而支付任何东西。此外,还有在公共场所随意丢弃果皮、瓜壳,等等。 外部经济影响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于它使得私人行为与社会需要的数据量出现差异。这一点可以由私人成本加以说明。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负的外部经济影响,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反之在存在正的外部经济影响的条件下,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在存在负的外部经济影响的情况下,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大于社会最优数量。 厂商随其他经济单位产生正的外部经济影响,那么,社会的边际成本低于私人的边际成本,从而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小于社会的最优产量。 上述各种外部影响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尽管就每一个单个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他造成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对整个社会也许微不足道;但所有这些消费者和生产者加总起来,所造成的外部经济或不经济的总的效果将是巨大的。例如,由于生产扩大而引起的污染问题现在已经严重危及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地步了。
它就像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价格,就像马克思的价值规律

文章TAG:均衡  均衡价格  价格  提高  说明  均衡价格提高说明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