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商务中物流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下物流业务的今后发展有5大趋势:第一,电商物流的移动化、数据化、平台化;第二,电商物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球化、农村化;第三,电商物流的园区化,以及跨业态聚集;第四,需求侧供应链再造促进供给侧改革;第五,商业基础设施的个人化、应用化。第一,电商物流的移动化、数据化、平台化。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约1.3亿网购人群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移动端网购人群的占比已经逼近70%。信息经济条件下的消费行为发生了本质改变,由固定位置、断点式在线转变为24小时在线,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下单、接单、发包裹、收包裹,电商物流的应用场景呈现指级数增长。同时平台化带来的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变化,在整个O2O业态发展当中,快递物流也在快速跟进。第二,电商物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球化、农村化。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商业的形态,在拓展着商业的边界,也在拓展着物流快递的边界。过去一年,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一度成为行业热词。双11期间,超过3000万国人在当天购买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产品,同时有232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参与了双11狂欢,跨境出口物流规模同比增长了224%。全球化的同时,电商物流的农村化、城市本地化也在快速演进,伴随这样一个过程,快递物流行业从骨干线路的覆盖,进一步走向支线、毛细血管的覆盖。物流快递毛细体系的建立是这一年最大的亮点。以三通一达为代表的快递公司,今天正在把他们的毛细体系铺设到农村,让农村得到跟北京、上海的居民一样的普惠的商业服务。第三,电商物流的园区化,以及跨业态聚集。大约在去年一年时间内,有超过一千个电商产业园成立起来,甚至有的不是新建的产业园,而是通过改造传统的过剩房地产的园区,使其变成了产业园。随着互联网打通商业信息链,去中间化趋势日益明朗,原本依赖信息优势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面临巨大压力,很多开始转型升级为电商产业园。物流需要货物集聚,而互联网让世界更加比特化,电商在园区的小集聚意味着货物的大流转、大集聚,园区聚焦形成的对等开放与大规模协作,使得“互联网+产业园+物流园”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这成为当前电商物流发展布局的一大趋势,这,也是线上生态与数据的变化,所导致的线下物流产业空间集聚态势改变的新鲜商业场景。第四,需求侧供应链再造促进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问题,是要解决过剩产能的问题,要解决中国的高端消费者没有好商品的问题。但目前所观察到的是需求侧的供应链的全新的再造,电商与快递物流公司正在协力打造一个需求端的商业价值体系,并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和改造。第五,商业基础设施的个人化、应用化。最重要的特征是基础设施投资更加社会化、私人化,这种投资甚至包括每一台智能手机,个人购买的手机,不再像是过去的国有航空公司购买飞机,这个基础设施的主导者是个人,商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当然也包括物流快递的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走向轻资产化、应用化、融合化,将一切社会资源连接起来、整合起来、重新盘活并运营起来,比过去占有重资产的基础设施,更加重要。这是基础设施升级和转型创新的方向。
近十年,随着电商产业的发展壮大,电商物流产业发展成型。广义的电商物流涵盖国内快递、国际快递、同城货运、海淘转运、众包物流、电商自建物流体系以及仓储服务等多方面;狭义的电商物流主要针对国内为电商平台服务,直接接触消费者的物流服务商,包括快递和电商自建物流。电商物流运行总业务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电商物流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总业务量同比指数平均达到156.1点,反映出全年电商物流业务量增速超过50%。从总业务量定比来看,2015年1月份为基期100点,2016年12月份总业务量规模达到基期的两倍以上。与电商物流密切相关的快递业务量继续呈现高速增长,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6年我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全年累计完成312.8亿件,同比增长51.4%。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6826亿元,同比增长29.1%。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与快递相关的网购规模情况(该数据剔除了不产生物流订单的虚拟商品交易额),17年Q1-Q3实物网购增速不断修复向上,下半年是电商销售的传统旺季,并且微商、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等细分市场表现活跃,电商增速有望获得进一步提升。根据判断,我国电商将继续保持年化25%以上增长,电商整体形式大好,为快递行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增长动力。电商快递长期仍将以网络快递模式为主,仓配威胁暂时不大当前电商快递以网络快递模式为主体,网络快递模式占比超80%,网络快递具备覆盖区域广,价格便宜灵活便利等优势,适用于非标品,平均履单成本为5-7元,长期内仍为电商快递主体。仓配模式具备库存管理能力强、订单批量处理速度快、时效性高等优势,适用于标品,未来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因主要服务于自营电商,而第三方市场较为分散,履单成本高达13-19元等因素,难以撼动网络快递为主的电商快递格局。

电子商务中物流的发展趋势

2,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发展趋势

1.多功能化。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进入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就不仅单单是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包括配货、配送以及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在内的物流项目,此外还可以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   2.物流的系统化。物流过去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现在提出了物流系统化、供应链管理SCM的概念,并付诸实施,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注入了新的内涵;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地在一起,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物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消费者手中,现代物流包含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物理交付的流通全过程,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控制整个商品的流动,以达到利益最大成本最小,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   3.一流的服务。在电子商务下,物流业是介于供货方和购货方之间的第三方,是以服务作为第一宗旨。从当前物流的现状来看,由于顾客需要的服务点不只是一处,而是多处,所以物流企业既要为本地区服务,也要有长距离的服务。因此,如何服务好,便成了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问题。配送中心离客户最近,联系最密切,商品都是通过它送到客户手中。发达国家物流企业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他们都十分重视客户服务的研究。   4.物流的社会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一个生产企业生产某种产品除了一些主要部件自己生产以外,大都是外购,生产企业与零售商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发中心或配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或达到零库存。   5.信息化。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的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要想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良好的信息系统能够提供较好的信息服务,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大型的配送公司往往建立了ECR,通过它公司就可以根据客户反馈的信息及时地决定生产,使生产在适应市场需求上能够采取主动。通过JIT系统,可从零售商店很快地得到销售反馈信息。配送不仅实现了内部的信息网络化,而且增加了配送货物的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了成本从而增强了竟争力。   6.网络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里指的网络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以及与下游顾客之间进行的联系都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二是组织的网络化,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   7.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按照流通规律,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商流解决的是商品价值的实现,经过商流,商品变更了所有权;物流解决的是商品生产地域与销售地域的位移,解决的是生产时间与销售时间的变更,所有权没有改变;信息流解决的是流通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但在现代社会,不同产品形成不同的流通方式与营销业态,这就要求物流随之而变化,许多国家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实现了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   8.物流的全球化。电子商务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也致使物流企业发展到了多国化的阶段。物流的全球化趋势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问题。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
主要有七点: 1、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和效益; 2、协调电子商务的目标; 3、扩大电子商务的市场范围; 4、实现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集成; 5、集成电子商务中的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6、支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7、促使电子商务成为本世纪最具竞争力的商务形式。
  http://ebpoint.cn/thread-3036-1-1.html:  每一个成功的零售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完善的配送系统支撑,在美国电影新片《火拼时速II》(RushHourII)中,唠叨鬼詹姆斯·卡特有一个绰号叫7-11,意思是他能从早上7点钟起床开始一刻不停地唠叨到晚上11点钟睡觉。其实7-11这个名字来自于遍布全球的便利名店7-11,名字的来源是这家便利店在建立初期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后来这家70多年前发源于美国的商店是全球最大的便利连锁店,在全球20多个国家拥有2.1万家左右的连锁店。到今年一月底,光在中国台湾地区就有2690家7-11店,美国5756家,泰国1521家,日本是最多的,有8478家。   一家成功的便利店背后一定有一个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7-11从一开始采用的就是在特定区域高密度集中开店的策略,在物流管理上也采用集中的物流配送方案,这一方案每年大概能为7-11节约相当于商品原价10%的费用。   配送系统的演进一间普通的7-11连锁店一般只有100200平方米大小,却要提供23000种食品,不同的食品有可能来自不同的供应商,运送和保存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每一种食品又不能短缺或过剩,而且还要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随时能调整货物的品种,种种要求给连锁店的物流配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家便利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送系统的成功。   7-11的物流管理模式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三种方式的变革。起初,7-11并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它的货物配送依*的是批发商来完成的。以日本的7-11为例,早期日本7-11的供应商都有自己特定的批发商,而且每个批发商一般都只代理一家生产商,这个批发商就是联系7-11和其供应商间的纽带,也是7-11和供应商间传递货物、信息和资金的通道。供应商把自己的产品交给批发商以后,对产品的销售就不再过问,所有的配送和销售都会由批发商来完成。对于7-11而言,批发商就相当于自己的配送中心,它所要做的就是把供应商生产的产品迅速有效地运送到7-11手中。为了自身的发展,批发商需要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经营,尽力向更多的便利店送货,并且要对整个配送和定货系统作出规划,以满足7-11的需要。   渐渐地,这种分散化的由各个批发商分别送货的方式无法再满足规模日渐扩大的7-11便利店的需要,7-11开始和批发商及合作生产商构建统一的集约化的配送和进货系统。在这种系统之下,7-11改变了以往由多家批发商分别向各个便利点送货的方式,改由一家在一定区域内的特定批发商统一管理该区域内的同类供应商,然后向7-11统一配货,这种方式称为集约化配送。集约化配送有效地降低了批发商的数量,减少了配送环节,为7-11节省了物流费用。   配送中心的好处特定批发商(又称为窗口批发商)提醒了7-11,何不自己建一个配送中心?与其让别人掌控自己的经脉,不如自己把自己的脉。7-11的物流共同配送系统就这样浮出水面,共同配送中心代替了特定批发商,分别在不同的区域统一集货、统一配送。配送中心有一个电脑网络配送系统,分别与供应商及7-11店铺相连。为了保证不断货,配送中心一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保留4天左右的库存,同时,中心的电脑系统每天都会定期收到各个店铺发来的库存报告和要货报告,配送中心把这些报告集中分析,最后形成一张张向不同供应商发出的定单,由电脑网络传给供应商,而供应商则会在预定时间之内向中心派送货物。7-11配送中心在收到所有货物后,对各个店铺所需要的货物分别打包,等待发送。第二天一早,派送车就会从配送中心鱼贯而出,择路向自己区域内的店铺送货。整个配送过程就这样每天循环往复,为7-11连锁店的顺利运行修石铺路。   配送中心的优点还在于7-11从批发商手上夺回了配送的主动权,7-11能随时掌握在途商品、库存货物等数据,对财务信息和供应商的其他信息也能握于股掌之中,对于一个零售企业来说,这些数据都是至关重要的。   有了自己的配送中心,7-11就能和供应商谈价格了。7-11和供应商之间定期会有一次定价谈判,以确定未来一定时间内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其中包括供应商的运费和其他费用。一旦确定价格,7-11就省下了每次和供应商讨价还价这一环节,少了口舌之争,多了平稳运行,7-11为自己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费用。   配送的细化随着店铺的扩大和商品的增多,7-11的物流配送越来越复杂,配送时间和配送种类的细分势在必行。以台湾地区的7-11为例,全省的物流配送就细分为出版物、常温食品、低温食品和鲜食食品四个类别的配送,各区域的配送中心需要根据不同商品的特征和需求量每天作出不同频率的配送,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顾客。新鲜、即时、便利和不缺货是7-11的配送管理的最大特点,也是各家7-11店铺的最大卖点。   和台湾地区的配送方式一样,日本7-11也是根据食品的保存温度来建立配送体系的。日本7-11对食品的分类是:冷冻型(零下20度),如冰淇凌等;微冷型(5摄氏度),如牛奶、生菜等;恒温型,如罐头、饮料等;暖温型(20摄氏度),如面包、饭食等。不同类型的食品会用不同的方法和设备配送,如各种保温车和冷藏车。由于冷藏车在上下货时经常开关门,容易引起车厢温度的变化和冷藏食品的变质,7-11还专门用一种两仓式货运车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仓中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另一个仓,需冷藏的食品就始终能在需要的低温下配送了。   除了配送设备,不同食品对配送时间和频率也会有不同要求。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食品如冰淇凌,7-11会绕过配送中心,由配送车早中晚三次直接从生产商门口拉到各个店铺。对于一般的商品,7-11实行的是一日三次的配送制度,早上3点到7点配送前一天晚上生产的一般食品,早上8点到11点配送前一天晚上生产的特殊食品如牛奶,新鲜蔬菜也属于其中,下午3点到6点配送当天上午生产的食品,这样一日三次的配送频率在保证了商店不缺货的同时,也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为了确保各店铺供货的万无一失,配送中心还有一个特别配送制度来和一日三次的配送相搭配。每个店铺都会随时碰到一些特殊情况造成缺货,这时只能向配送中心打电话告急,配送中心则会用安全库存对店铺紧急配送,如果安全库存也已告罄,中心就转而向供应商紧急要货,并且在第一时间送到缺货的店铺手中。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物流观念。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商务活动,它为物流创造了一个虚拟性的运动空间。在电子商务的状态下,人们在进行物流活动时,物流的各种职能及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虚拟化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的组合方式,寻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实体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达到效率最高、费用最省、距离最短、时间最少的功能。 (二)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的运作方式。首先,电子商务可使物流实现网络的实时控制;其次,网络对物流的实时控制是以整体物流来进行的。 (三)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的经营形态。首先,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对物流的组织和管理;其次,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的竞争状态。 (四)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其次,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技术的进步;第三,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电子商务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商务不仅要求物流管理人员既具有较高的物流管理水平,而且也要求物流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知识,并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能有效地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发展趋势


文章TAG:电子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物流  商务  物流  电子商务物流未来发展趋势怎么写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