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属于犯罪吗,在缔约过程中一方出现了重大误解另一方利用这一点多次恶意缔
来源:整理 编辑:问船数据网 2025-01-21 04:59:09
1,在缔约过程中一方出现了重大误解另一方利用这一点多次恶意缔
不构成犯罪,属于民事纠纷,误解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该合同。
2,民法上关于重大误解的定义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1988年4月2日法(办)发<1988>6号)
71 、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数量等认识错误,是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因此造成重大损失的,认定为重大误解。
3,行为是否属于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为什么
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属于可变更或撤销的民事行为。合同法(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第五十四条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第五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第五十六条 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第五十七条 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第五十八条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4,民法重大误解欺诈区别
你好,我国民法上的:欺诈/重大误解区别欺诈:指当事人乙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使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法律上属于无效民事行为。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法律行为的当事人在作出意思表示时,对涉及民事行为法律效果的重要事项存在认识上的显著缺陷,在此基础上而实施的民事行为。区别主要体现在:一、法律效力不同 欺诈:系无效民事行为,该行为自始无效、绝对无效。 重大误解:系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属相对无效。二、是否有主观恶意 欺诈:一定带有主观恶意且故意实施的民事行为。 重大误解:是表意人自己对事件的理解缺陷所致,不一定存在对方当事人的主观恶意。 另外,欺诈:民法将该行为作为导致法律行为无效的原因。合同法则规定只有损害国家利益是,欺诈的合同无效。欺诈的构成要件: 1、须有欺诈行为。 2、须使对方陷入错误并订立合同。 3、行为人须有欺诈的故意。 4、已成立的合同对受欺诈人重大不利。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 1,须有意思表示并成立合同。 2,行为必须与其效果意思不一致。 3,必须是表意人自己的过失所致。 4,表意人的不知或误解是对合同重要事项的误解,并在结果上使自己遭受重大不利。
文章TAG:
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属于犯罪吗重大 误解 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