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电商分为几类啊

B2B 企业对企业B2C 企业对个人C2C 个人对个人

电商分为几类啊

2,电商产品设计一商品分类体系

半年前由于机缘巧合,笔者有机会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电商产品。因为本身不是做电商出身,没有什么电商产品设计经验,所以只能边学边做。这半年来,我看了大量的书籍、视频和文章,也和许多同行的前辈交流过,再加上自己在实践中的打磨,现在大体上能够说出个一二来了。趁着最近有些时间,我琢磨着把这半年来的经验总结一下,和同行小伙伴一起交流交流吧。 做电商的都知道,电商产品核心模块就三大块: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由于本人做的是虚拟物品交易,没有涉及物流模块,因此不讨论物流相关内容。而信息流细分开来,可以分为商品信息流和订单信息流(订单流是由信息流和资金流组成的)。因此,我将会分三个部分来阐释: 这篇文章先来讲讲商品信息流吧。 “商品信息流”,听起来很抽象,先不管名词怎么定义,我们先来想一下:众多的商品,从它们被卖家摆到网站上展示,到买家看到这些商品,然后进行选购,整个过程产品经理关注的核心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以下两点: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从整个商品体系的设计和搭建说起。 当你的产品量级非常小的时候,所有商品直接摆出来展示就好了,不需要分类。比如03年淘宝刚上线的时候,就是没有分类的,所有商品直接摆出来展示。 当商品越来越多,用户查找开始不方便了,就需要有分类了。在电商领域我们把这种分类叫做类目,最简单的是 一级类目 ,比如小米商城: https://www.mi.com/ 从上图你可以看到,每一种商品就一个分类(一级类目),没有子分类,这个分类下挂靠了该类目下的所有商品。 当商品的数量再往上走,达到千位级、万位级,甚至更多的时候,一级类目就满足不了需求了,这个时候就出现了 多级类目 的概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 类目树 ” 。类目树一般三级左右为宜,尽量不要超过五级。因为电商有一个公认的铁定律叫“漏斗模型”,也就是层级越深,流失量越大,就像漏斗一样,越往下口越小,所以类目层级不能太深。 上图就是一个三级类目的例子。卖家在上传商品的时候,需要一级一级往下选择,直至确定叶子类目。 当商品的量级达到百万级、千万级甚至亿级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比如服装可以分为男装和女装,男装、女装下面又分为T恤、裤子等,而T恤又分很多品牌,裤子按照长短又可以分为九分裤、七分裤等等,这样的类目树一直分下去,交叉和重合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变成了一个很难管理的网。 所以当商品越来越多,分类越来越细,用户搜索越来越个性化,单纯靠类目树已经不能满足商品管理的需求了。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另外一个维度的分类方法,叫 “ 属性 ” 。 “ 属性 ” 怎么理解呢,先看看下面这张图: 这是对于“裤子”这种商品的描述,我们可以用左侧这些形容词去描述它,这个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标签。但标签分类太细,数量多了的时候不好管理,当我们把标签按右侧的方式进行归类的时候,这些类别名称就成了我们说的“属性”,左侧的标签就是我们说的“属性值”。 举个通俗的例子,我们平时用的微信,通讯录联系人按照26个英文字母归类排序,这就好比我们上面说过的类目,然后我们根据联系人的不同特征,给他们进行归类,比如“家人”、“高中同学”、“大学同学”等等,你喜欢的话划分个“前男友”或者“前女友”也是可以的。这些人为的分类就是标签,把相同性质的标签归类成标签组就是属性(比如把“高中同学”和“大学同学”归类为“同学”)。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微信只支持标签,不支持标签组。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后台录入商品时,属性必须挂靠在叶子类目下面。比如服装——女装——超短裙,超短裙是叶子类目,它下面可以挂靠属性,比如红色,这样搜索红色超短裙就能直达商品。但如果你想把属性挂靠到服装——女装时,女装下面还可以细分很多类目,女装直接挂靠红色就没有意义了。 上图的“找钢网”( http://www.zhaogang.com/ )就是典型的“类目+属性”的例子,钢材按照品名、材质、规格、钢厂等进行类目划分,然后通过品牌等进行属性划分。 那是不是用“类目+属性”就能解决所有商品分类的问题了呢? 答案当然是不能。先来看看一个很常见的场景: 这里的本质就在于,一个产品,一套逻辑,没办法很好地满足两个截然不同的用户群体。那怎么办呢? 最早想到解决方案的是08年那时淘宝的一位产品经理,有一次他去逛沃尔玛,他仔细观察了传统超市的商品分类逻辑: 从这里他受到启发,想出了“前台类目+后台类目”的架构设计方案——把一个产品一分为二,一个满足买家,一个满足卖家,也就是: 原来的类目变成了后台类目树,另外再建一个前台类目树,然后把前台类目树的叶子类目去和后台类目通过映射关系关联起来。任何一个前台类目的叶子类目,都可以对应任何一个或多个后台类目,且不一定是后台叶子类目。举个例子: 再来看个实际场景的例子,大家最常用的淘宝网( https://www.taobao.com/ ): 上图中红圈部分就是典型的运营人员为了运营需求而展示出来的前台类目,其映射的是后台某些类目或属性下的具体商品。 这种设计奠定了我们现在大部分电商产品的商品分类体系模型: 前台类目+后台类目+前后台映射管理+属性 回过头来总结一下,从03年我国第一家电商网站淘宝上线,到如今电商网站百花齐放,商品分类体系的演变路径可以归纳为五步,如下图: 至此,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知识点——商品分类体系 就已经讲完了。鉴于本人经验有限,可能还有很多地方理解不到位,或者某些地方表述不清楚的,欢迎拍砖~ 期待你我真诚的交流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 ^ _ ^ ~

电商产品设计一商品分类体系

3,想做电商怎么选择商标类别

35类和42类。与电商行业密切相关的服务是物流配送,因此,如果需要涉及到这一服务的商标,还要考虑注册39类。电商行业企业通常还有可能会开发自己的App,这就要考虑9类软件相关的商标类别。除此之外,电商行业还可能开发运营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因此38类也要考虑进去。

想做电商怎么选择商标类别

4,电商的类目和属性

2017年7月16日~2017年7月17日一、类目的出现 一个用户在电商的行为轨迹,是从「导航/搜索/SNS」开始的。导航作为三大导购入口之一,它的转化率的大小极大地影响电商最后的成交量。导航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分类,或者说类目,如何做好类目管理,是电商的重要命题。 所谓类目就是分类。当商城只有10件商品的时候,不需要分类,只需要一个列表展示10件商品,用户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商品。当商城有100件商品,如果不分类,用户要在长达100的列表中(很可能分成好几页)找到想要的商品,就不容易了,这时候就需要分类了;100件商品,分成10类,平均每一类下面就只有10件商品,也容易找到。当商城有1000件商品,那么分成10类就不容易找了,可能就需要二级分类了,一级分类10个、二级分类10个,每一个二级分类下挂10个商品,这样用户寻找起来会比较方便。之所以要分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用户找到想要的商品。 上面这张图片是从淘宝上截图下来的。 设想我们想买一双帆布鞋。到了淘宝,我们会找"鞋靴/箱包/配件 — 鞋靴 — 帆布鞋",然后点进去,就可以看到一整个列表的帆布鞋了。二、类目的问题 1. 不符合用户心理模型。 设想,我需要买的是优衣库的休闲短裤。那么按照上面的分类方式,如果按照分类的话,可能是「男装 — 下装 — 休闲裤」,但是我想找短裤、而且是优衣库的就不好找了。用户想找休闲短裤的心理模型可能是这样的「男装,优衣库的,短裤,要休闲风格的」。这个分类树跟用户的心理模型是对不上的,或许调整成「品牌、男女、长短、风格」这样分类才符合这个用户的心理模型。然而,单一的分类方式,符合了某些场景的搜寻心理模型,却可能不符合其他场景的心理模型。 还有一种情况,到了端午节,用户想找的是端午节的礼品。或者,最近《神偷奶爸3》上映,小黄人很多,用户的女儿很喜欢小黄人,用户想找小黄人的周边商品送给女儿。分类是不可能为了这些临时性需求来调整的,但是分类导航的模式不变,用户寻找需要的东西就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办法啦,后面会提到其中一种的。 2. 导航路径太长。 做产品的都了解漏斗模型,用户需要做的操作每多一步,过程中流失的用户量就会多一些。如果有100000(十万)个SPU,类目树有3层,每一层有10个节点,那么叶子结点下会有100个SPU。如果有1000000(百万)个SPU,那么要分类就更难了。这就意味着,随着商品增多,导航路径会变长,用户想寻找心仪商品的难度会增加。 3. 调整成本太高。 首先了解一个概念:品类。类目树可能是多级的,最底层的类目节点叫做叶子节点,而类目树的叶子节点就称为品类。每一个商品必须是放在类目树的叶子节点的,也就是每一个商品必定属于某个品类。商品是挂在品类下边的。 假设运营人员发现,现有的分类方式并不高效,或者存在任何的问题,希望调整。比如上图中将男装分为了"上装"和"下装",仅仅分成两类却要让用户多点击一次,运营人员希望将"上装"和"下装"合并,这样的调整还简单一些,因为品类没动,所以商品还可以挂在原来的品类下。但是如果运营人员发现,现有的"牛仔裤"品类下商品太多了,而且用户喜欢根据"裤型"——直筒、修身、阔脚裤等——来选购,就希望在牛仔裤下再根据裤型来分类,那么就会导致卖家所有的商品都不在任何品类下了。这些商品对于电商系统而言就是黑户了,卖家必须重新将他们挂到某些品类下才能够正常运作,如果卖家有1200个商品,每挂一个商品要5分钟,那么这就要花掉卖家200个小时,每天工作10个小时的话就需要20天!这个调整的成本太高了。三、前后台类目的分离 以上是淘宝卖家上传商品看到的分类方式:「服装鞋包 — 流行男鞋 — 帆布鞋 — ……」。可见是与本文第一张图中,买家看到的淘宝首页导航分类是不一样的。那么,为什么需要这样呢? 分类的3个缺点中,将前后台分类分离,主要解决的是第三点。 前后台类目分离,一方面可以保证后台类目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前台类目的灵活性。一旦先后台类目分离之后,就可以调整前台类目而不影响后台了。这么一来,前台的类目可以根据季节、营销策略、节日等进行调整,保持动态的变化,以适应导购需求。四、属性的出现 前面说了,分类的做法1)可能不对应用户心理模型,2)导航路径可能太长。前后台类目分离,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个问题,比如根据用户心理变化而调整前台类目,比如适当压缩前台类目的层级。然而,用户量一旦大起来,不同用户的搜寻商品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心理模型也是不一样的。就跟城市交通一样,同样都是从A到达B,不同人走的路径可能不一样。类目的树状结构决定了,要从根节点到达某一叶子节点的路径是唯一的。这样,就需要一种新的辅助的手段。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标签。标签是比分类更为高级的检索手段,标签与物品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多对一的关系。 以Evernote的笔记检索为例。传统的方式是分类的,根目录下有多个"笔记本",笔记本下有多条"笔记"。辅助的方式是标签,我们可以为每一条"笔记"打上一个或者多个"标签"。笔记本A中有打着"产品"标签的笔记,笔记本B中也有,那么通过"产品"这个一个标签,就可以集中看到所有笔记本中被打上这一标签的笔记了。 跟商品太多找不到类似的问题又来了。如果有100条、甚至1000条笔记,10个标签就能够支撑检索的需要了。如果有10000条笔记呢?那么要不就有大量的标签,每一条标签下笔记数量在可接受范围;要不就是标签数量不多、好找,但是每一个标签下笔记数量巨大。这一窘境的解决办法跟商品类似的,就是层级化管理。这里的标签就是之前问题中的商品,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标签分类。 这里有100条裤子,可以打上的标签很多,比如:优衣库、耐克、五分裤、七分裤、修身、直筒、韩风、欧美、日范等等等等。如果所有这些标签都平铺开来,找起来肯定不容易。聪明人就想到办法了,分类啊!将优衣库、耐克这样的标签分在"品牌"一类下,将"五分裤、七分裤"这样的标签分在"长度"下,将"修身、直筒"分在"裤型"下,将"韩风、欧美、日范"分在"风格"下。 对标签进行分类之后,标签就好找一些了。这里标签所属的"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属性"!"属性"是挂在"品类"下的,每一个品类会多种"属性",每一种"属性"下有多种标签可以选择、或者自己添加。 属性之间进行连接,就形成了一个网络。用户可以选定某些属性、其他属性不进行指定,然后就能筛选出自己想要的商品列表。类目和属性两者结合,大大提高了买家搜寻商品的效率。五、参考资料 《浅谈淘宝类目属性体系:商品搜索背后的逻辑架构》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05894 《电商类目属性体系杂谈》 http://www.jianshu.com/p/fe03d51fe8e7 《作为电商运营,你是否真正关注过类目和属性库的重要性》 http://www.woshipm.com/operate/384390.html 《电商后台产品设计:怎样设计实用的商品中心(一)》 http://www.pmcaff.com/article/index/531826073769088 《电商后台产品设计:怎样设计实用的商品中心(二)》 http://www.pmcaff.com/article/index/553549117897856

5,新手做电商应当卖甚么类目商品

从你最熟悉的开始做起,越熟悉越好做,你试想一想如果你对你卖的产品不了解,顾客进店咨询你你打不上来个所以然,这样客流量会损失很多,从你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做起,这样更容易上手。商业活动你想挣钱,就需要把营销做好,如何才能把营销做好,第一:你的思想要开阔,天马行空,只有营销做得好才能挣到钱;第二:需要有技术,技术是推动店铺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活力,试想一个没有活力的店铺只能死气沉沉,是挣不到钱的,我是专门做淘宝新手掌柜培训的,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咨询我,我的寇185 31 555 80 1

6,淘宝网对销售的商品是如何分类的

将商品放到正确的类别中,有兴趣的买家在浏览时就容易看到您的商品,增加商品出售的机率。如果要卖的商品,不知道要放在哪一个类别,或者您希望能更快速的找到对应的类目和属性,建议您使用以下方法:  1、 类目/属性名称的搜索  一般的商品,淘宝都有分出贴切的类目或者属性,所以您可简洁的以输入商品名称,系统会自动帮您寻找与此相同的类目或属性。  2、 一级一级选择类目  您也可以从一级类目开始,往下选择类目。有一些比较容易混淆或者选择错误的类目下,有该类目的一些注释和发布的建议和提醒。
不是有类目么

文章TAG:电商商品类目分类标准电商  商品  类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