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歧视的意义效率和合法性,微观经济学价格民航歧视分析
来源:整理 编辑:问船数据网 2023-08-16 08:00:14
1,微观经济学价格民航歧视分析
1.根据顾客对服务的不同需要和对价格的敏感度不同,将飞机分为头等舱、商务舱、经济舱等。
根据顾客出发的时间紧急程度不同,越早预定的机票折扣越多;即越是急着出发的人要付的价格更多。
2.不是。这种价格歧视一般是有效率的,根据顾客不同的需要提供不同的商品和服务,这样可以减少成本和增加利润,充分分配了有限的资源。(曼昆有个图的,抄上去)
3.我不觉得哦!我觉得价格歧视更社会道德水平下降啊、引起不公平啊之类的没啥关系;我认为价格歧视对消费者和生产者一般都不是一件坏事,毕竟民航的成本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2,二级价格歧视的效应分析
二级价格歧视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厂商收益。当厂商面临的需求线确定之后,若价格偏高,则相应的需求量就少。因此,采用单一定价,会由于需求萎缩而减少厂商受益。在前述例子中,若采用单一定价,则厂商收益仅有,而采用分段定价,就需要再增加一档价格,厂商也会因为需求扩张而使收益增加了。当然,如果采用单一定价,若直接定价,也能保证的需求量,但此时的收益为,显然,即单一定价的收益小于分段定价时的收益。原因在于,在这一段,消费者本来有较高的支付意愿(因获得的效用较大),即:购买每一单位商品愿付的最高价格超过了市场价格。然而,厂商未能区别定价,从而将一部分生产者剩余转化为消费者剩余,减少了厂商的收益。需要指出,二级价格歧视不能说成是数量折扣。数量折扣是一价制,即当购买量达到一定数值后,全部按较低的价格付款。而二级价格歧视采用的是分段计价法,当购买量超过某一数值后,仅对超过部分实行较低的价格,之前的部分,仍按较高价格收取。它和现行税制要素中的超额累进税率具有相同的设计原理。根据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设定价格,体现了价格与消费者支付意愿的一致性。当然,不象一级价格歧视那样完全按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设定价格,因而,实行二级价格歧视仍然存在一定的消费者剩余。
3,二级价格歧视的市场影响
价格歧视使产品的卖方尽可能多地获益,因为通过价格歧视,原本属于产品买方的消费者剩余也被转移到了卖方那里。但是,按照经济学家的分析,价格歧视在经济上却是有效率的,也就是说,价格歧视是满足帕累托标准的,通过价格歧视,卖方获取的最大收益,等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值。如果垄断的卖方实行统一价格,虽然也能达到一个最大的收益,但却小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值,因而在经济上是无效率的。当然,价格歧视要行得通,垄断的卖方必须能对买者的不同特征进行有效的区分和分割。这种不同可能是买者的需求强度的不同,也可能是购买量的不同,或者是需求价格弹性的不同,关键是要对这种不同进行有效的区分和分割。比如,航空公司之间经常发生价格大战,优惠价常常能打极低的折扣。然而,即使是价格大战,航空公司也不愿意让出公差的旅客从价格大战中得到便宜。但是,当旅客去买飞机票的时候,他脸上并没有贴着是出公差还是私人旅行的标记,那么航空公司如何区分乘客和分割市场呢?原来,购买优惠票总是有一些条件,如规定要在两星期以前订票,又规定必须在目的地度过一个甚至两个周末等。老板派你出公差,往往都比较急,很少有在两个星期以前就计划好了的国内旅行。这就避免了一部分出公差的旅客取得优惠机票。最厉害的是一定要在目的地度过周末的条件。老板派你出公差,当然要让你住较好的旅馆,还要付给你出差补助。度过一个周末,至少多住两天,两个周末更不得了。这笔开支肯定比享受优惠票价所能节省下来的钱多得多,更何况,度完周末才回来,你在公司上班的日子又少了好几天,精明的老板才不会为了那点眼前的优惠,而贪小便宜、吃大亏。就这样,在条件面前人人平等,这些优惠条件就把出公差者排除得八九不离十了。这样,歧视者心满意足:既挖掘出了潜在的需求,又排除了从歧视者角度而言不应该享受此种优惠的人。由此看来,航空公司实行价格歧视获得圆满成功。
4,什么是价格歧视它有何意义
“价格歧视”指的是:出售完全相同的产品或提供完全相同的服务,却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钱。这看起来很不合理,其实,这种现象的背后有客观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首先,任何商家都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尽可能高地定价。但价格太高,东西就卖不出去。这样一来,商家只好按消费者普遍能够接受的水平来定价。其次,消费者的需求是有不同弹性的。有些东西对有些人来说是不得不买的,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可买可不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家,正是发现了需求的不同弹性,进行差别定价。这样,就形成了“价格歧视”。
举例来说,电对于企业和居民是完主相同的商品。工厂要开工,电是不同缺少的,就是贵一点也得买。居民家里也要用电,但如果电费太贵,就可以尽量少用一点。于是,电力公司卖给工厂的电就贵一些,而居民支付的电费就比较便宜。工厂用电高定价,反正是两厢情愿;目民用电低定价,使需求不会下降。这样一来,电力公司就可以增加收入了。
航空公司也是常常采用歧视定价的。公务(或商务)乘客办公事赶时间,不得不乘飞机;而私人乘客办私事则并不一定非要乘飞机。所以,同样航班,同等舱位的机票,航空公司往往对公务(或商务)乘客高定价,而对私人乘客低定价。
还有一种歧视价格是根据消费量来确定的。消费得多,价格就低;消费得少,价格就高一些。比方说:你一年在某理发店理12次发,减少其中的一两次也并无大碍;如果你到某理发店理一次发,这一次通常是非理不可的。所以,有些理发店把长期客户吸收为会员,让他们享受优惠的会员价。
同一个旅游点的门票,旅游旺季与旅游淡季的票价是不同的,这是不是“价格歧视”呢?不是。因为“旺季门票”与“淡季门票”不是“完全相同”的商品。它们之间的价差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带来的。
“价格歧视”是不能随便乱用的。首先,消费者的需求弹性要有明显确定的差别。其次,定价的对象产品必须是难以转让的。否则,以低价买进产品的消费者就会将产品倒卖出去,商家的定价策略就完全失败了。居民买进的电显然不可能再倒卖给工厂,所以,电力公司才可以对居民和工厂分别收取有歧视差别的额。
5,电子市场下实施价格歧视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价格歧视在市场上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垄断市场之外的其他市场上也存在。只要企业有某种垄断程度,就会实行不同程度的价格歧视。
1、价格歧视与总收益
价格歧视是垄断者对同一种物品向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经济学家把价格歧视分为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 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我们就分析这三种价格歧视与总收益的关系。
(1)一级价格歧视与总收益
一级价格歧视是垄断者对每 多出售一单位产 品都收取不同的价格。实行这种价格歧视时由于成本不变,总收益增加,所以,利润增加。
(2)二级价格歧视与总收益
二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一定数量的物品收取一种价格,对另外一定数量的同种物品收取另一种价格。所以,又称为批量定价,即不同批量的不同价格。这种价格歧视同样可以增加销售量,从而增加总收益。只要最低的价格高于平均成本,也就可以增加利润。
(3)三级价格歧视与总收益
三级价格歧视是垄断者对同一物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这时如果对每个消费者都收取每单位产量的最高价格也就是完全价格歧视。实行这种价格歧视的条件是市场可以分割,而且每个市场上的需求弹性不同。或者说是可以把消费者分为不同集团,每个集团的需求弹性不同。例如,同样的时装对高收入者收取高价格,对低收入者收取低价格。这时,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的市场是分开的,如在不同的商店中购买,或在不同地区,或购买的时间不同。
这三种价格歧视是价格歧视的不同形式,但无论在哪种形式下,实行价格歧视都可以增加销售量,增加总收益。只要价格高于平均成本,也就可以增加利润。
2、价格歧视与消费者剩余。
价格歧视的一种形式是对每一个消费者所购买的每一单位的同种物品都收取不同的价格。比如批量折扣出售某种物品,即购买量越多,折扣越大,价格越低。这种价格歧视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每个人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例如,某人在价格为7元时,愿意每月看一次电影;价格为6元时,愿意看两次;价格为5元时,愿意看三次。如果每场电影成本为5元,该消费者看三次电影,每次支付5元。但他对第一次电影的评价为7元,比他支付的多2元, 他对第二次电影的评价为6元,比他支出的多1元。这样,他看三次电影时所得到的消费者剩余为 3元。现在假设电影院实行了这样一种价格制度,每月看一次7元,每月看2次13元,每月看3次18元。如果该消费者每月看三次电影,支付18元,那么,他的全部消费者剩余就都被电影院剥夺了。
价格歧视是对消费者剩余的剥夺,并把这种剩余转归生产者所有。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单位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市场价格的差额,如果消费者按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支付也就没有消费者剩余了。所以,消费者剩余减少的程度取决于价格歧视的程度。在完全价格歧视之下,消费者剩余不存在了,在不完全价格歧视下,消费者剩余部分被剥夺。这种被剥夺的消费者剩余就变为垄断者的利润。
3、价格歧视时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价格歧视往往采取了对不同年龄、职业,或其他易于区分的特征而分开的消费者集团收取不同价格的形式。只有在每个消费者集团对某种物品有不同的需求弹性时,价格歧视才能发挥作用。
垄断者在确定价格歧视的程度时要根据不同消费者集团的需求弹性。基本原则是:对需求弹性高的集团实行低价格,对需求弹性低的集团实行高价格,也就是在把消费者分为不同集团,并在估计各集团需求弹性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歧视价格。
在决定了歧视价格的基础之上决定产量,原则仍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但所依据的边际收益是以最低价格出售的最后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由于其他产品的价格都高于这种边际收益,所以,利润就会增加。
4、价格歧视的运用
由于价格歧视增加了垄断者的利润,所以,实行价格歧视是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行为。价格歧视模型可以解释现实中的各种类似的定价行为,有时甚至非垄断者也运用这种方法。例如,航空公司为提前购票者提供的价格低于临登机前的购票者。临登机前的购票者需求弹性低,而提前计划外出的人需求弹性高。再如,各类零售商店的季节性削价出售往往降价幅度相当大。 这种 销售就是价格歧视的一种形式。每个季节最新式样的消费品总是价格高的,零售商并不认为能全部售出。当这个季节结束时,他们就以折扣价把剩下的卖出。这种商店就在那些缺乏需求弹性的买者(追逐时髦者)与富有需求弹性的买者(不赶时髦者)之间实行了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能给企业带来好处,但为什么不能普遍应用呢?这是因为价格歧视在现实中要受到很大限制,它只有在某些条件下才能运用。首先,只有当某种物品不能转手销售时才能运用价格歧视。如果一种物品可以转手销售,那么,以低价格得到这种物品的人就可以以歧视价格时的较高价格再把它转手卖出。这时,价格歧视就无法实行了。正由于这个原因,价格歧视一般是出现在劳务市场上,而不是出现在可贮存的物品的市场上。唯一的例外是时装市场上存在价格歧视,因为时装的式样在变,不同人对时装的偏好程度不同。其次,实行价格歧视的垄断者或其他企业要能区分并确定不同消费者集团的需求弹性。最后,价格歧视的运用要受到法律的限制。
文章TAG:
价格 价格歧视 歧视 意义 效率 价格歧视的意义效率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