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歧视的原因,请问经济学中价格歧视的成因是什么求大神解释
来源:整理 编辑:问船数据网 2025-04-05 08:39:04
1,请问经济学中价格歧视的成因是什么求大神解释
各个市场有效隔离,不存在套利隔离的市场价格弹性不同
2,与产品销售相比为什么劳务销售中的价格歧视更普遍
原因:1、劳务的衡量标准差别很大,与产品销售相比很难衡量劳务质量,学历、经验、能力等等各个公司的重视程度不同,劳务销售面对的是更加复杂的市场需求。2、产品销售发展历史比较长,标准、政策等等各个方面的制度发展比较完善,能够面对市场各方面的需求。3、劳务市场发展并不完善,政策、制度等等都处于成长阶段,而且对于中国来说,劳动力资源尤其丰富,高素质的劳动力也处于不断增长中,同时随着世界教育水平的完善,劳动力供应能力不断增强,科技的发展又使劳动力的使用更为节约,劳动力大部分处于供过于求的阶段,卖方对于雇佣劳动更加具有主动权。4、产品销售能够作为一项资源储存,但是劳动力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待价而沽,对于生活的需求使劳动力更加处于被动地位,劳务销售更有面临歧视的的可能。以上仅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3,俱乐部价格为什么是歧视价格的一种形式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不知道您所说的是不是俱乐部物品的价格?俱乐部物品不同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它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即只有加入某一群体才能享受该物品的消费,而这一群体被称为俱乐部,加入俱乐部的某一成员对物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成员对该物品的消费,即一定程度上具有非竞争性。从俱乐部物品上述特点可以分析,俱乐部物品的价格是由俱乐部制定的,因此它带有垄断性质,而不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 价格歧视分为三类: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对每一单位的商品都收取不同的价格,此时垄断厂商完全占有了消费者剩余;二级价格歧视是对一定消费量收取不同的价格,比如说我们卖水果,通常会跟老板说我多买一些,价格给我便宜一点;三级价格歧视是指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需求弹性低的价格高,需求弹性高的价格低。后两者部分占有了消费者剩余。我认为俱乐部价格有点像三级价格歧视,加入该俱乐部的成员,它对自己享受的服务的弹性很小,所以在制定价格的时候通常会高些。【注】说的可能有些累赘,主要原因是第一段的陈述,后面只是一点拓展,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4,什么是价格歧视现象原因例子希望能都说说谢谢
价格歧视( price discrimination) 一般说来,价格歧视是指一家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或服务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它还可指一家厂商的各种产品或服务价格之间的差额大于其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都对同质产品支付相同的价格。如果所有消费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识,那么每一固定质量单位的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别就不存在了。因为任何试图比现有市场价格要价更高的产品销售者都将发现,没有人会向他们购买产品。然而,在卖主为垄断者或寡头的市场中,价格歧视则是很常见的。 价格歧视的存在需要一些条件: 1.厂商必须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即产品的需求与其价格成反比。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购买团体必须能在某一成本下区分开,该成本不超过区分他们所能带来的收入。即厂商能够以合理的成本进行市场细分。 3.必须阻止不同购买集团之间贱买贵卖的转卖行为。 4.不同的购买集团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必须不同,并且为厂商所知。即厂商了解购买集团对产品的不同的需求程度。 价格歧视通常有下述形式: 一、直接差异定价 直接差异定价指厂商可以确定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偏好,并因此确定价格。假定消费者市场由四个同等规模的子市场 A、B、C、D组成,各子市场中的消费者的意愿价格分别为40、30、20和10,单位生产成本为5,且假定每一个消费者最多购买一个单位产品。如果采取单一价格,那么最优价格肯定是4O、3O、20、10中的一个。价格是40时,销售量是 l,利润等于35(40—5);价格是3O时,销售量是2,利润等于50(30×2—5×2);价格是2O时,销售量是3,利润等于45(20×3—5×3);价格是10时,销售量是4,利润等于20(10×4—5×4);所以最优价格是30,最大利润是50。如果采取差异定价,使各子市场的价格分别等于消费者的意愿价格,那么利润将有明显提高,此时利润等于80(40—5十30—5 f20—5十10—5)。 尽管直接差异定价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但在实际中往往存在若干问题: (l)消费者的意愿价格难以测定; (2)市场难以细分; (3)难以为特定的子市场确定价格; (4)无法保证消费者之间的转卖行为; (5)消费者可能认为差异定价是不公平的; (6)市场细分和定价费用可能过高。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更常见的是下面介绍的间接差异定价。 二、两部分定价 即价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固定价格,一是单位产品价格。因为单位产品乎均价格随销售量的增加而趋于下降,所以此方法可被视为数量折让的一种。与单一价格相比,固定价格的存在可以使厂商获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从而提高利润。 图l 假定图 l表明一同质市场,且消费者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采取单一价格时,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利润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此时,价格为 P*,消费者剩余为 F*;而采取两部分定价时,可以将固定价格定为 Fc,单位价格定为边际成本c,这样固定价格就成为唯一的利润来源,厂商获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 图2 那么厂商是如何利用两部分定价实现价格差异的呢? 首先,厂商可以将固定价格定得偏高,以排除某些消费者,因为这些消费者如果购买的话,固定价格将超过其消费者剩余。 其次,厂商可以对不同消费者制定不同的平均价格。如图2所示,如果存在大量的 A类消费者,那么最优的定价策略是固定价格为 A类消费者剩余,而单位价格则高于边际成本,这样,两类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而且 B类消费者所付的乎均价格低于 A类消费者支付的平均价格。
5,价格歧视的面临困境
除了由于同种商品对不同消费者的售价不同带来的公平性问题外,价格歧视实际上是把消费者的部分或全部收入再分配给了生产者,生产者利润的增加是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除了最终产品或服务市场存在价格歧视外,中间产品市场往往也存在着价格歧视,这将直接导致下游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出于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以及价格歧视所具有的明显的限制竞争性质,价格歧视为各国反垄断法或限制竞争法所禁止。中国的《价格法》中明确规定:价格歧视为不正当价格行为,并规定了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尽管价格歧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相当普遍,但厂商真正由于价格歧视的原因而被诉诸法律的情况却很少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价格歧视界定的困难由价格歧视的定义可知,如果生产者根据生产成本的不同而相应地索取不同的价格,这种差别定价的形式不能称为价格歧视。如果生产者对生产成本不同的同种商品索取相同的价格,严格说来这时生产者也在实行价格歧视,这样一来就会对价格歧视的界定过于宽泛。反之,如果把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交货的或存在质量差异的商品都看成是不同的经济商品,那么“纯粹”价格歧视的范围可能是非常有限的,这又会使价格歧视的界定过于狭窄。如果消费者之间的价格差异恰好反映了厂商的生产成本差异就可以认为不存在价格歧视,但是正如只有消费者才知道的自身偏好和需求一样,现实中也只有厂商知道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差别,规制机构和被规制的厂商之间存在着成本信息不对称,这大大增加了规制机构界定价格歧视的困难。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价格歧视现象,但真正被规制部门界定为价格歧视行为并加以限制的却很少。二价格歧视的福利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由于一级价格歧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多见,所以本文只做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的福利分析。与统一定价相比较,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进行福利分析结果是不确定的。强迫垄断者制定统一价格的干预办法尽管可以降低垄断者的利润,但消费者并不一定因此而受益。尤其是当价格歧视的规制导致了部分市场的关闭,那么这样做就尤其危险。因此,在不实施价格歧视时相应产品就不可能被厂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价格歧视无论是对生产者还是对消费者来说都是有利的,这最终会增进社会福利。可见,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但由于其福利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规制部门在对价格歧视进行规制时处于两难境地。三多维度的价格歧视除了数量上的价格歧视外,厂商还可以在质量等其他维度上实行价格歧视。如果说在数量维度上界定价格歧视还相对比较容易的话,那么在质量等其他维度上界定价格歧视则要困难得多,这主要是由于数量维度上的价格歧视行为比较直观也比较容易度量,且有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作为支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质量维度上的价格歧视行为除了面临度量上的难题外,还存在着厂商成本信息不对称问题。有些情况下,消费者既选择数量变量又选择质量变量,这时垄断者可同时在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上进行价格歧视。理论研究成果的缺乏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困扰,使得规制部门不可能对数量维度以外的价格歧视进行规制。四 法律法规的欠缺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纷纷进驻中国,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的子市场上实施价格歧视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国尽管存在禁止价格歧视的法律法规,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中国境内,而国际法中又缺乏限制跨国价格歧视行为的相关条款。因而在目前的法律制度框架下,要对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市场之间实施的价格歧视行为进行规制实际上是处于无法可依的境地。既然你都说是受歧视的那就真的不能走出了 网络文学也有好的方面,关键在于你怎么把握了
文章TAG:
价格 价格歧视 歧视 原因 请问 价格歧视的原因